高校教材重复使用不能只靠学生

首页 > 教育新闻 > 新闻阅读存档/2017-05-10 / 加入收藏 / 阅读 [打印]

    日前,一些高校网站论坛陆续出现了甩卖信息,标价50多元的旧教材基本是给钱就可以拿走,或是买别的物品附赠。“这算好的,收破烂的来了,不管多新多贵的教材,统统按废纸论斤称。”一位马上就要毕业的学生说。在北京,教材贱卖只是一个缩影,许多高校的旧教材均很快进入破烂堆。

    临近大学毕业,不需要的大学教材只能当作废纸卖掉,每个人都会有心疼的感觉。其实,旧教材不见得一定要变成破烂,正如读旧书也有一定好处,很多人喜欢收藏旧书,去捕捉岁月流逝之感。懂得学习小窍门的学生也喜欢借用师哥师姐的课本,可以看到他们在书上的一些批注、记录、感想等,这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收获。更何况,教材循环使用到了大学阶段,已经具备了物质基础。大学生对课本多是爱惜的,不再和小孩子一样乱涂乱画。但遗憾的是,高校教材循环使用的制度一直没有推出。

    对于其中的原因,流行的解释是,大学生不具备重复使用教材的意愿——在大学生们看来,使用旧书没有面子,更何况学生也无法保证教材的卫生安全。现实是,这些都是借口,关键在于我们的高校虽然站在时代的最前沿,却缺少主动作为。一个简单的道理,如果高校不去为学生们搭建重复使用教材的平台,提供卫生等保障,我们的学生怎么可能“无中生有”地就学会了重复使用教材呢?

    客观来说,高校教材重复使用率低,有多方面原因。比如,我国中小学生很少养成重复使用教材的习惯。据了解,发达国家教材的平均使用寿命为5年—10年,而我国教材目前的使用寿命只有半年,这样的习惯没有人去纠正,自然延续到大学。再比如,多数人都没有养成节约用纸的环保理念,尤其是现在人们都有钱了,几十块钱的课本、几块钱的笔记本根本不会当回事。当然,更重要的一点恐怕是报道中所说的,所有阻碍大学教材重复使用的“拦路虎”里,最关键的因素在于利益。学校、老师、教材科、大学出版社结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——教师编撰教材,大学自己的出版社出版,教材科采购,学生购买,密闭的利益链自然导致对教材的循环使用难以实现。

    从以上角度来看,教材重复使用不是学生愿意就行。正如专家所言,教材重复使用看起来简单,落实起来并不容易,需要学校、学生、家长、出版社和社会各方群策群力,在思想教育、舆论宣传、制度方法等方面达成一致,制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来。笔者以为,社会应该加大环保理念的倡导,让全社会都形成环保用纸的理念。另外,大学教材能否实现重复使用,关键在于高校。现如今,一些高校已经实现了教材重复使用恰恰说明了这点。所以说,高校应该从顶层制订出重复使用教材的制度,进一步实现教材与高校的利益切割。大学也应该搭建平台,促进二手教材的流通,并为二手教材提供整理和消毒的设备及资源。

    高校教材重复使用阻力重重,很大程度上源于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教育命题,而是一个社会层面的理念问题。对此,高校责任很大,应该承担起这个重任。

    (作者系媒体评论员)